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社会责任报告(2021年度)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22-06-10 18:00:47

  2001年9月28日,新华日报报业集团经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组建。2011年4月,经江苏省委、省政府批准和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同意,更名为新华报业传媒集团。集团目前拥有14张报纸、8份刊物、12个新闻网站、11个移动客户端、100多个微媒体账号,以及30余家参股、控股公司。报纸包括《新华日报》《扬子晚报》《乡村干部报》《南京晨报》《江苏经济报》《江苏法治报》《江南时报》《扬子经济时报》《扬子体育报》《昆山日报》《靖江日报》《海门日报》《东台日报》等;刊物包括《传媒观察》《党的生活》《培训》《精品》《新苏商》等;网络集群包括中国江苏网、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网等3个国家一类新闻网站,以及视觉江苏网、南京晨报网、江南时报网等多家网站;移动新媒体集群包括交汇点新闻、紫牛新闻、新江苏、扬眼、爱南京、新华V视、新华日报财经、新华日报健康、少年志、江苏法治等客户端及各报刊微博、微信等。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始终牢记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勇立时代潮头,一年来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忠实履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守正确政治方向、价值取向、舆论导向,把政治家办报的要求贯穿到全媒体生产各个环节,在宣传导向、基调、内容上体现大局、服务大局、融入大局,传播党的主张、反映人民意愿、推动社会进步。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集团坚持守正创新,将新闻宣传工作放到“四全媒体”生态中去谋划,用好“党媒算法”,顺应新闻传播规律,深入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立体多样、融合协同的现代传播体系,抢占信息传播制高点,进一步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

  2021年,集团在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再创佳绩,有5件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2件、二等奖1件、三等奖2件,获奖总数和获高等次奖项数继续位列省级党报集团前列。

  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和政治家办报要求,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创新做好重大主题报道。围绕“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和“党史学习教育”主题主线,通盘考虑、系统谋划推出党史学习教育宣传报道项目60余个、开设各类专栏专题100余个。《新华日报》构建“头版+特别报道版+周刊”联动报道格局,2021年7月1日当天推出100个版重磅报道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引发热烈反响。围绕习给淮安市新安小学少先队员的回信,策划推出系列评论和全媒体报道,全方位挖掘新安旅行团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中国江苏网“重走五万里 红色新安路”大型融媒体党史学习打卡活动被中央网信办《网信动态》肯定。“百件馆藏百年芳华——江苏省百件红色基地馆藏珍品征集展示”被省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列为重点宣传项目。多维度挖掘红色资源开展持续性报道,交汇点新闻互动手绘融媒体产品《星火传奇》点击量突破2亿;扬子晚报《员请回答》作为江苏唯一作品入选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融媒体体验室。围绕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全国两会精神等各类重大主题,推出系列评论言论和理论文章,着力以言论发声提升舆论引导力。

  在创新重大主题报道同时,报社强化评论理论矩阵建设,实现理论舆论同频共振,有效引导社会舆论。2021年,《新华日报》打响“辛仲平”署名文章品牌,办好“新华时论”等品牌专栏,刊发“新华时论”130多篇、“江东时评”稿件148篇,中国新闻奖名专栏“漫说快评”推出漫评近200篇。不断创新呈现形式和表达方式,提升评论理论内容质量,《思想周刊》进一步改版升级,“理论之光”微信公众号粉丝已突破7.5万。理论抖音“@理所当然”,邀约大家名家、“网红”思政教师、理论名嘴等录制微视频,全年推出作品42件。全国首个女评论员工作室“姿正腔媛”获评“省级巾帼文明示范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于2021年1月设立《牛刀斩谣》栏目,推出全新原创短评栏目《牛眼观》,推出70多篇原创评论,及时查证谣言,有效引导舆论;中国江苏网“紫金e评”2021年获中央网信办全网推送网评40篇,全省推送网评144篇。

  集团不断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积极开展建设性的舆论监督。《新华日报》“读者热线次。针对百姓反映的问题,报社积极拓展深度报道和调查性新闻报道,刊发大量“新华调查”“深读”“读者热线”稿件,向省委报送抗疫信息12条,条条都得到回应。“政风热线”开辟了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入驻了学习强国和新江苏平台。努力为省委、省政府当好参谋智囊,2021年新华传媒智库提供舆情专报40多篇,信息150余篇,13篇获省领导批示。内参报道质量稳步提升,全年采写内参4期,均获省主要领导批示。有关党风廉政、外卖骑手日常防疫和健康管理、口岸疫情防控等建议,转化为省委决策部署。

  2021年,新华报业进一步开阔对外报道视野,突出主题主线,强化特色亮点,以精品生产推动对外传播,以全媒体传播讲好“江苏故事”,同时努力扩大与海外主流媒体的沟通交流,力争打造“全球化覆盖”的国际传播矩阵。2021年,在交汇点新闻苏声频道力推UGC云直播互动式国际传播,在春节、庆祝中国成立一百周年、中秋、国庆等重要节点策划推出“云直播”活动,精心策划《我在江苏过大年》《江苏援外医疗日记》《心朝大海 逐梦远方》等活动,努力擦亮内容品牌,数百篇报道被国外多家媒体关注、转载。交汇点新闻持续加大习外交思想的宣传报道,全年刊发原创稿件43篇、转载中央媒体稿件379篇,制作6个多媒体产品,海外访问量达1800万人次。中国江苏网全新改版升级,突出宣传贯彻习外交思想,2021年增设“习外交日志”“外交习语”“学习评论”等8个栏目,进行系统宣传。

  2021年,新华报业持续推进5G融媒体实验室、AI智媒体实验室建设,新建媒体资源库,探索数字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媒体专属云建设工作,推动媒体深融技术建设。在交汇点新闻客户端新一轮技术迭代中,自主研发量达25.2%,自主研发水平显著提升。高质量高效率建设了虚拟报史馆、江苏“纪录小康工程”数据库。此外,集团5G消息在全国两会、省两会、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等重大主题报道中广泛运用。《扬子晚报》打造了江苏首支媒体穿越机团队,为创作者提供了一个更具冲击力的视角,穿越机拍摄的《一隧越江山》在扬子晚报抖音号上阅读量达120万。创新利用“大数据”,依托自有媒资大数据平台,服务新闻生产传播全流程,完善传播效果评估系统,深度“理解”用户使用习惯,让权威内容高效抵达用户,内容风控、版权保护工作机制更加完善。

  集团以报、刊、网、端、微、屏六大传播平台为基础,形成了党报求“深”、客户端求“快”、网站求“全”、全媒体求“融”的传播新体系。《新华日报》发行量达50万份,《乡村干部报》达71万份,实现纸媒覆盖的逆势上扬。持续办好新华日报《思想周刊》,实现由“智库型媒体”向“媒体型智库”战略转型,成为南京大学等重点高校认可的等同于C刊的理论出版物。“理论之光”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交汇点新闻“思想”频道、“@理所当然”理论抖音号,与周刊矩阵协同发力,构建“理论传播共同体”。“交汇点新闻”“紫牛新闻”“新江苏”客户端各展其长,下载用户数分别突破3200万、2000万、1000万,新媒体产品生产迸发空前活力。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日活量位居全国第二,“北京西路瞭望”用户突破12万,成为江苏第一时政公众号。“在中国,看Frank打开长三角‘盲盒’”“江苏紫金云美术馆一、二期建设项目”等11个项目入选全国新闻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名单。《江苏法治报》正式更名,江苏法治传媒智库成立,有关融媒体新闻行动获得热烈反响。

  2021年,交汇点新闻客户端《听·见小康》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继《6397公里的守护》后连续第二年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跨越80多年的守望相助!南京捐赠抗“疫”物资驰援拉贝后人》获得文字消息三等奖,这是江苏移动端首发的消息首获中国新闻奖;《在中国,看Frank打开长三角“盲盒”》获得国际传播三等奖;网络专题《90后,出列!》获中国正能量“五个一百”网络精品正能量专题活动“优秀精品”奖。

  准确及时刊发各类政务信息、惠民政策、生活服务信息,满足不同层次读者需求。中国江苏网党务政务网群综合服务平台持续优化,政务信息传播矩阵效应不断增强。目前已承办百余家党务政务网,形成了庞大的党务政务网群。策划推出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主题宣传活动,获得中宣部及省委省政府肯定。扬眼客户端打造“招考部落”“扬子名医团”等服务产品,在群众中获得良好口碑。《南京晨报》积极运维“小记者”“乔医生”等特色栏目,信息服务品牌效应进一步彰显。

  积极搭建政府部门与群众沟通桥梁。2021年,集团所属政风热线次,新媒体私信回复诉求人460名,办理满意率80%。全年完成“政风热线场,市长上线场,原创新闻、预告、专题共199篇,其中督办稿件32篇,直播类稿件30篇,热点问答25篇,拍摄市长上线个,栏目内容直面民生短板,用心用力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围绕“传媒新生态、疫情新形势、舆情新应对”这一主题,新华传媒智库邀请资深专家,成功举办2021新华舆情高级研修班;“苏电新闻大讲堂”从学在课堂,拓展到学在现场、学在路上,组织学员到北京、广东,走进人民日报、华为、腾讯等权威媒体、知名企业学习,同时,开展名师带名徒实训活动,组织学员跟班学习;举办首期县级融媒体中心主任研修班,在组织集中学习的同时,送教上门拓展服务。

  积极组织刊发公益报道和公益广告,参与各项公益事业,产生积极社会效果。2021年,《新华日报》刊发120条报眼、10个整版公益广告,集团大屏播放公益视频超过1800小时。新华日报传媒公司党支部作为“省级机关‘服务高质量发展’标兵党支部”与盐城市滨海县梁港村结对共建,送温暖、献爱心。中国江苏网党总支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市六合区塘桥社区设置强国公益书架,充实社区农家书屋资源。报社其他支部也纷纷组织帮扶活动,开展各种公益行动。

  坚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聚焦“民生七有”,关注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深入抓好民生报道。《新华日报》开通“我为群众办实事”专栏,并策划了“热线听民声实事办了没”系列,从12345热线遴选出年度诉求热点,列出8个选题,看个案办理情况,倒推问题领域的实事办理、制度建设。交汇点新闻推出“24小时报料热线”栏目,帮助群众解决民生难题百余件。《新华日报》还聚焦就业、苏北农房改造、医疗耗材采购等老百姓关注的民生实事,推出系列报道。“南京强制垃圾分类实施两个月成效追踪”系列等专栏受到广泛关注。《扬子晚报》关注凡人故事,按照新媒体传播规律,聚焦人的生存、生活、生长,讲好民生故事,力争创造出有影响力的“民生爆款”。交汇点新闻“听·见小康”栏目推出多场线下活动,“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专题报道,运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报道社会民生,刊发20多篇原创稿件。

  受2021年第6号台风“烟花”影响,江苏部分地区迎来暴雨。《新华日报》开设相关专栏,发布多篇重磅报道,传精神、传“汛”息、传感动。交汇点新闻推出专题报道,既有滚动播报的实时更新,又有大量独家原创报道图文稿件、短视频新闻。《扬子晚报》推出《防汛系列科普系列长图》专题,策划图文直播。中国江苏网直击现场,推出H5报道。在抗击疫情报道中,集团各媒体发布抗疫报道16000余篇(件),近三分之二为原创产品,出版《大战之考 媒体担当——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叙事实录》,全景式记录集团阶段性战“疫”报道总结,被专家称赞为观察江苏新闻界战“疫”的窗口。《扬子晚报》“‘宁’聚力”系列微视频共有6集在学习强国首页专题发布,专题总阅读数达9.5亿。

  坚持主流价值观,创新表达方式,典型人物报道中注重见人见事见精神,通过全媒体传播正能量。《新华日报》推出“我是党员我先上”“两在两同建新功”“最美基层人物”“战疫故事”等栏目,关注基层党员群众,展现他们的最美风采。交汇点新闻开设“同追求共奋斗——江苏残疾人立体声”等专题报道,以人为本,关注特殊群体。节日报道聚焦人文,春节报道讴歌奋斗精神,清明节报道追思英雄伟绩,端午节报道传递家国情怀,中秋节报道引发人文思考,在提升报道思辨色彩的同时弘扬清风正气。原创深度品牌“紫牛头条”定位深暖并举,深度挖掘“人”的故事,2021年已有近60篇稿件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中央媒体新媒体平台转载,2021年10月25日至31日一周内有5篇登上热搜,线亿。

  文化报道在助力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上下功夫。以策划点亮红色文化资源,让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推出“寻找老照片里的你”系列报道、“党史文艺课”系列报道、“用好用活红色资源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系列报道、“百年百物忆初心”系列报道等报道形式。打造“新时代·新文艺”紫金文艺评论融媒体项目,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为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紫金文艺评论推出了《文化自信·文艺谈》系列栏目。集团继续办好“新华书房”全媒体阅读品牌和延伸产品。作为第十一届江苏书展的重点活动,以“阅读红色经典 汲取奋进力量”为主题的“新华书房”论坛在苏州举办,交汇点新闻全程直播。连续两年承办由省委宣传部和省教育厅主办的“江苏戏曲名作高校巡演”互动传播活动。在圆满完成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馆报道、第三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报道的基础上,推出“千问千寻大运河”系列报道,展现千年大运河厚重的历史文脉。开展“‘对话长江’系列报道”活动,策划“历史的脉动——百年江苏纪实影像艺术展”,承办《文化产业周刊》,探索文化产业化发展路径。“新年走大运”“城门挂春联”等活动不断升级,成为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文化“新民俗”。

  《新华日报》开设“暖心故事”“真心英雄”“追寻红色足迹·感悟如磐初心”“守初心担使命敢担当善作为·身边的榜样”等专题专栏,用凡人善举反映宏观主题,传递向上力量。“少年志”客户端一站式完成新闻阅读、在线参赛、在线学习、生成评价等一系列学习互动,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台。中国江苏网“习语常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奋斗报国不负韶华——马克思主义青年说》入选江苏省“礼赞全面小康 致敬建党百年”重点主题出版物;“重走五万里 红色新安路”融媒体打卡活动,以创新、参与、互动的形式,引导青年形成正确“三观”,受到中央网信办《网信动态》肯定。

  《新华日报》以《科技周刊》为主阵地,展现江苏创新发展实践。编辑、记者深入科技企业、研究院、高校实验室,积极策划采写重点新闻稿件,包括神舟十二号成功发射、“太空3人组”顺利返回地球、神舟十三号顺利升空、天舟三号货运飞船顺利发射、海牛二号成功开挖海底创新纪录、天问一号探测器火星着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首次搭载女性科学家下潜、长江大保护、长三角科创一体化……瞄准全球前沿科技,第一时间解析量子科技、密码技术、区块链等前沿热点。聚焦科技工作者,相关访谈报道关注时代、紧跟前沿、解读热点,受到读者欢迎。组织科技“年度人物”“年度数据”“年度事件”等系列报道,为加快江苏科研创新贡献力量。

  高度重视内容生产安全,全年未发生重大安全刊播差错。坚持严字当头,进一步完善内容生产风险防控机制,落实“三审三校”制度,还将采编各环节及时发现的差错于每周编发成《差错摘录》,帮助采编人员提升业务能力,更好编织拒错防偏的“天网”。完善报纸印刷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大力推行“五强五严”印刷质量管理方法,加强印前勘误工作,每月出版《印前勘误》。2021年《新华日报》印刷质量稳居全囯前十,连续21年获全国报纸印刷质量精品奖。建立风险研判机制,以定期集中研判和动态多边研判相结合,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完善信息化办公系统,确保宣传工作要求传达“全媒体、全天候、即时达”。

  全面梳理集团各类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新闻采编人员工作职责,严格要求采编人员遵守《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在内容生产工作中,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认真核实、严格把关,绝不刊发虚假失实新闻报道。坚决杜绝有偿新闻,低俗庸俗媚俗之风,强化工作“硬约束”。坚持尊重原创、保护版权,邀请专业人士开展培训,增强集团员工版权风险意识。建设自有版权管理系统,实现版权追踪、版权管理、版权维权的全流程自主可控。

  通过打造勤廉新华文化,在集团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勤廉新华”客户端提档升级,内部信息传递更加顺畅,员工认同感大幅提升。健全“一岗双责”责任体系,建立《专职纪检干部联系点制度》,制定《纪委监察专员办考核办法》,做深做细日常监督,让监督“探头”范围更广、更远、更清。开展“对标找差争一流 初心如磐再出发”活动,建设勤于创业、廉洁奋斗的集团文化。

  积极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要求采编人员从事新闻采访工作时必须主动出示新闻记者证。同时,高度重视群众举报投诉,并在规定时间反馈、办结。

  全年引进采编等方面人才79人,均按劳动法规签署合同,保证每位新闻从业人员按时按期领取薪酬,缴纳“五险一金”。制定新闻从业人员住房公积金基数调整方案,完成聘用员工社保缴费基数方案确定和网上申报工作,为集团员工统一办理补充医疗保险,进一步减轻员工医疗费支付压力。面对疫情冲击,坚持“员工不减薪、福利不打折”,持续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公积金缴存基数水平,全年新增人力成本800多万元。举办“我的新华我的家”“趣味运动会”等活动,让员工享有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组织员工参加体检,其中女性从业者一年一检。制定并实施《集团员工请休假制度》,规范简化手续,保障员工休假休息权利。

  把引进和培养优秀人才摆在突出位置,构建人才集聚“磁场”,厚植人才培养“沃土”。一是加大人才招引力度。根据发展需要梳理制订年度人才引进计划,完善人才招聘制度,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借助专业机构和技术手段辅助力量精准发现与招录高层次全媒体人才。二是加强员工业务培训。以重大人才工程为牵引,以专家型人才培养为抓手,以新华传媒学院为依托,开展各类系统业务培训,加速提升员工综合战力。三是优化人才发展通道。将业务培训与练兵比武相结合,让有能力的青年人才脱颖而出,为集团储备全媒体人才好苗子。

  认线年国家新闻出版署新版记者证申请工作要求,组织新入职采编人员参加采编岗位培训学习34人次,通过率85%。严格把好新证申领关,2021年完成52人证件申领工作。建立记者证信息库,及时收回离职、退休等采编人员证件,2020年完成11位离职或调离采编岗位人员新闻记者证注销工作。

  认真组织开展员工职称和工人技术等级的评聘、各类人才奖项申报工作。重视维护新闻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组织多场法律培训,在集团内部勤廉新华客户端开辟《普法》栏目,说法栏目推出了138篇文章,涉6个小栏目。

  坚决贯彻落实新闻媒体采编与经营分开的要求,决不以消费党报的信誉和形象换取经济利益。2021年,集团全年实现利润6.38亿元,同比增长27%,继续保持向上向好、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2021年集团新制定一揽子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广告经营工作,《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广告易货管理办法》创新广告经营方式,《关于加强集团所属公众号广告经营管理的通知》防范廉政风险,《新华日报社地方分社经营管理及效益考核办法(试行)》《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关于建立健全分社运营机制的意见(试行)》规范分社的运营与发展。同时,各媒体成立综合绩效考核小组,不断完善考核流程,加强内控措施。新华日报全媒体采编部门、各地记者站不承担经营任务;强调不得以新闻报道换取广告、以新闻形式变相播发广告;在采访中涉及与经营业务相关的内容,及时向经营部门转达,不得自行接洽和决定。子报子刊领导班子成员分工明确,避免广告经营业务与新闻采编在内部流程上产生交叉;新闻编辑部门与广告经营部门分开独立设置,新闻版面与广告版面分开运行,广告登记发稿在独立的广告管理系统中进行。

  关于内容产品质量提升的问题。牢固树立“精品立报”理念,贯穿内容生产全流程,强化内容供给侧改革,不断推出有温度、有品质、有筋骨的内容产品。把内容生产作为传媒发展的根本,新闻宣传亮点频频、精品迭出。《新华日报》《扬子晚报》入选2021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2021年,集团在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再创佳绩,取得总获奖数和一等奖数位列省级党报集团前列的好成绩。

  关于媒体深度融合转型的问题。报业媒体融合已到了深水区,我们将以走出“舒适区”的决心、鼓足“背水一战”的勇气,通过“自我扬弃”带来深度融合的“脱胎换骨”,推动内部融合、跨界融合不断往纵深挺进。持续推进5G融媒体实验室、AI智媒体实验室建设,探索数字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媒体专属云建设工作,推动媒体深融技术建设。

  关于事业发展人才短缺的问题。在加大干部选拔力度的同时,进一步理顺事企双法人体制下机构设置和干部配备,为更多优秀人才创造干事创业的舞台,激发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精气神。加大干部交流选拔和员工培训力度,干部队伍层次结构进一步优化,复合型人才得到锻炼培养。建立职称职务晋级新机制,健全荣誉表彰新措施,科学制定采编和经营考核新办法。

  传媒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如何加快建设具有强大传播力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媒体集团,更好肩负起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更好服务中心工作和改革开放大局,还有一些工作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精品生产还需进一步加强。目前,集团虽然在中国新闻奖成绩上位居全国前列,但赢得用户叫好、引发网上刷屏的爆款产品还不够多。要进一步提升策划水平,发挥报社、部门和编辑记者三级策划机制作用,鼓励采编人员深入基层一线采访,激发创新活力,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

  融合生产还需进一步改进。新华日报全媒体采编部门正在向互联网主战场全面进军。融合生产的协同机制还有待强化,互联网传播力、影响力还不够理想,互联网思维、用户思维还有待加强,新媒体品牌影响力和传播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交汇点新闻、紫牛新闻、新江苏等新媒体平台日活率有待进一步提升。

  还需进一步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对互联网时代如何开门办报办媒体研究不够,对用户的吸引力和用户黏性有待提升。在把牢导向的前提下,要让用户成为内容生产传播的重要角色,特别是顺应5G时代要求,把视频作为UGC内容的主攻方向,构筑移动化、社交化、智能化、场景化的全媒体生产格局,使我们的内容生产靓起来、活起来、火起来,让集团成为各种优质内容产品的制造基地。

  一是以更高水准抓好新闻宣传。聚焦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一主线,统筹推进全年重大主题宣传和精品生产。重点抓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长江文化公园、新一轮江苏沿海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亮点的宣传,以及共青团成立100周年、中国人民建军95周年等重大节点报道,加大内容供给侧改革,打造更多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的新闻精品,确保重大主题宣传高开高走、形成声势。

  二是以更大力度抓好媒体深融。交汇点新闻客户端进一步强化精品生产,提升品牌辨识度和影响力,加大垂直频道建设工作,大力发展交汇号;进一步做强以紫牛新闻客户端为龙头的扬子晚报全媒体矩阵,构建用户广泛参与的泛资讯平台,力争进入全国融媒的第一方阵;中国江苏网实施网端一体技术平台改造工作,推进采编系统后台统一,新江苏客户端优化互动、提升日活,“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拓展延伸学习渠道和阵地。推进全省党媒信息云平台建设试点工作,探索有江苏特点的党媒联动矩阵。

  三是以更大力度抓好事业发展。《新华日报》不断提升办报质量,强化内容的深度和厚度,进一步彰显首位度;《乡村干部报》加快从纸媒向全媒体进军力度;《南京晨报》推进民生特色的“新闻+”综合文化服务平台建设;《江苏经济报》进一步强化经济宣传的专业化;《江苏法治报》以“江苏法治”客户端为契机,推进江苏政法新闻宣传集纳平台建设;《江南时报》深挖“江南”文化IP资源;《党的生活》杂志着力建设新型党建综合服务体;《传媒观察》杂志力争创办全国一流名刊;加大垂直化深耕力度、加大新平台建设力度,更大力度推动集团事业发展。